天下虽干戈,吾心仍礼乐;人生怎么走,全看你的心,颜回若转世——首期马著班结业
2021年元旦马一浮著作选共学班
(第一期)精彩回顾
缘起
马一浮先生是近代中国少数的通人。通人,就是孔子所说“君子不器”的君子,于学无所不窥,故“儒/佛”、“汉/宋”、“诗人/学人”之葑畛均遭打破,于每个领域都比得上久在该领域专业钻研的大专家(龚鹏程先生)。马一浮被梁漱溟先生赞为“千年国粹,一代儒宗”。“马先生的《讲录》,则系镕铸《六经》,炉锤百代,以直显孔、孟真精神的大著(徐复观先生)。”道中书院百日大牟学班教学之“马著选读”阶段首次对外开放,单设马一浮著作选共学班。研读马一浮著作,其一、可以帮助读经学子从马先生学问和气象中,感受传统儒家学问与智慧;其二、畅达心性之学,挺立新儒家义理自信;其三、为读经宣讲实践积累素材。除牟学班学员外,还有高阶十一期4位学员,1位外报学员。
严格管理从头始
道中“三个馒头”
01
第一个馒头
“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,具存于经。有志之士,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。”“今学者旷废隳惰,玩岁愒时,而百无所成,皆由于志之未立耳”……
早课,诵读朱子《白鹿洞书院揭示》、阳明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,教导我们立志、反求诸己。
02
第二个馒头
研习马著《泰和会语》《宜山会语》,以及近代学人乌以风(马一浮先生弟子)、龚鹏程等关于马一浮思想的文章。辅以刘梦溪《马一浮与国学》,帮助我们全面系统的了解马一浮先生的思想和为人。
牟学开班之初就研读过马著选读,看完《心体与性体》三册之后再次研习,有了不一样的体验。因为找到了学问的本源,有了一双“慧眼”。
03
第三个馒头
冯院长:程朱结合经典讲心性,陆王多少有点师心自用。马一浮既有朱子的工夫,又有阳明的心性。其学问是朱子的框架,但核心精神是阳明的。马一浮不离事谈理,把讲学和讲心性融为一体,讲得最好,他的线和珠子都有。马一浮用《论语》摄六经,而陆王重《孟子》。
马一浮用《六经》判教,六经有体有用,非常完备,也有知识,所以是密宗。《四书》是《六经》的心法,是显宗。朱子注四书,搜集了汉人的注释,宋朝五子的注释,最后才是他自己的理解,所以即使是清朝学者,也是赞同的。清人重汉学,朱子汉学的底子非常牢固。
听
课
04
结业心得
马著一期 安徽安庆 陈文渊
大家上午好!我自己在家里看马著,我觉得人生为一大事因缘而来。
马一浮先生在20世纪山河破碎、文化衰落的乱世,能够独撑儒门。人生的一大事因缘不是马一浮先生一个人,我们都是,这是中华民族血脉的缘分。
1.我跟马一浮先生有这样的缘分:我的两位老师是马一浮先生的弟子乌以风先生的学生,有一位回安徽潜山创办了一所中学,花了几十年写了《潜山志》。
我第一次看到马一浮《泰和、宜山会语》是在王教授书房,于是买了《马一浮全集》自己看、送人。我的家乡现在有一批人在读马一浮著作。“不了解马一浮先生,不可以说你有文化”。
2.马著跟我的关联:这几天在道中书院读,感觉马著跟自己有了关联。我叫陈文渊,但是读了马一浮先生的书,我知道“文”是外在言行,内在礼乐,“言满天下无口过”。“文”是担当,是使命,文是道的意义的朗现。所以我推广读经。
马一浮先生说过一句话“一念真”,我很受触动,读经人要学会用良知转化自己,转化家人。
马著班变化了我的气质,从内在改变了。至少文言文不难,要敢于尝试,自己要产生变化。
3.了解了马一浮先生的完整形象。很短时间快速看这么大量的书,立体呈现了马一浮先生到底在民国学术界是什么样的地位,他的学问来源是什么。
有一篇文章说20世纪三大奇迹:一、中国文明快速衰落,遭到日本侵略;二、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又快速崛起;三、有一个隐者,一个人把快衰落的儒门又撑起来了,办起了复性书院,在整个西方文化的洪流中逆势而行。他的学问有经学有义理,学问体系从《六经》到《论语》,归宗《孝经》,融摄了儒佛,他是程朱之后集大成者,学问博大圆满。
“六艺之道,散在《论语》,归宗《孝经》,形是《易经》。”所有学问都要在日用生活中呈现。只有把经典与自己生命相契,才是真正的学有所成。马一浮一生坚守六经之道: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,人就是六艺之人,文就是六艺之文。
道中是个道场,尽管冯老师讲的不多,大部分时间是看书,但是这是个能量场,一边看书一边在思考,对马一浮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悟。我在家里是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”。
4.感动于马一浮先生的文化自信心。
“吾敢断言:天地一日不毁,人心一日不灭,则六艺之道炳然常存。世界人类一切文化最后之归宿,必归于六艺。而有资格为此文化之领导者,则中国也。今人舍弃自己无上之家珍,而拾人之土苴绪余以为宝,自居于下劣,而奉西洋人为神圣,岂非至愚可哀?”
“经是毁不掉的,就像举火烧天”,经典又兴起了,中华民族的基因就在经典中,经典必将回归校园,无论多么艰难。今年我带安徽的校长们参加了道中书院校长论坛,前不久在安徽又举办了读经教育高峰论坛,安庆教育领导和校长106人参加。我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,源于我读了牟宗三先生“四入门”和多年研读马著。我相信我国学问学术必会昌明于世界,使全人类相生相养。
马一浮先生复性书院有9个学生就坚持开讲,他坚信刻一本书,就留一个种子。现在全中国读经孩子有几十万。困难时想想马一浮先生,我们和马先生的心是相通的。全中国有这么多人,我们互相支撑着往前走。
文化是一代代传承的,让我们沿着前辈开辟的道路,为了人类永久的和平而共同努力吧!
发愿:以后我要成立马学读书会,与牟学读书会并存。学了马学对牟学是很好的帮助。我要在全国把牟学班和马学班办起来。
牟学一期 河南洛阳 王欢锋
一、对我心性的提升:我要戒骄、戒躁、戒急。
1.马一浮先生说:“我为学得力处,只是不为人知”。
2.“博文为立事之要。”我自己一直在追求学问和做事上有摇摆,不想做事,想做学问又没有资质。冯院长经常说:“儒者如果不能应事,就不是真正的儒者。”我们到了这个年龄,精神就在事上表现,今后什么活脏累我就要积极去干。
3.马一浮先生说“在我这里只有减法”,复性就是剥落习气。最近我每天做功过格,虽然有长进,但需要更努力才行,我要时时读马一浮对弟子的提点,把它们当做马一浮先生对我的耳提面命,念兹在兹,修正自己。
二、对我从事读经教育的提升
1.马一浮先生仁智双彰,智及:“六艺统赅一切学问”,有见识,讲的是先验的理。他说“批判经典就像举火烧天”,对中华文化有深深的自信。
2.有仁守的工夫,道德修养像颜回。
3.宋明儒辟佛老,但马一浮用佛教义理讲儒家,儒佛相融,读他的书感觉不到任何隔阂,而且把儒家的精神通过自己生命实现出来,非常了不起。
4.创办复性书院是为了传道,不为学生谋出路,就像文礼书院办学就是为了培养颜回。马一浮先生说:“孔门弟子三千,有一二颜回足矣。”马一浮和王教授是高度一致的。道中书院也坚持不为学生谋出路,这是一种精神,我们自己证明自己,不需要任何人承认我们。这是新儒家精神的传承。
5.马一浮先生在战火中,坚持办学独立于体制之外,不受政府干涉。虽然教育部资助办学,但当教育部要求提供学生资料时,马一浮先生毅然提出辞去院长职务,坚决不同意。文礼书院能不能为时代做出教育的典范,关键是看能不能做到这一点。
6.第一代新儒家以熊十力、马一浮为代表,为儒家心性之学的阐发打下了坚实基础,但是面对时代的感受不如第二代强。马一浮西学精湛,但是没有重视西学,从西学汲取营养,客观精神比起牟宗三先生弱,理性架构表现弱。要解决时代问题必须就着时代现状来解决。第二代新儒家唐君毅、牟宗三时代感觉特别强,借助康德哲学提出会通西学,面对人类文明冲突的时代问题。
到了第三代王财贵教授创造性转化,开出了“读经教育”。道中书院对读经教育的发展也是有创造性的转化。2015年道中书院应时代而生,延续了前三代新儒家的精神,又有很强的理性架构表现。港台新儒家龚鹏程、蒋庆、余英时批评新儒家只会讲学问,有点像佛老。儒家要积极改变世道。王教授提出儿童读经,前20年全力做基层推广,把新儒家化民成俗的不足补上了,为读经教育打下半壁江山。2013年习大大大力提倡传统文化,王教授受牟宗三先生启发,提出“全民读经、全球读经”。
7.新儒家第一代到第四代都有一个品质是“好学”,这就是孔孟的精神。天地间的任何事业都是人心的一点精诚恻怛。理之可能处,就是事之可能处。
在读经圈待久了,会麻木,觉得别人读不读经跟我没关系,恻隐之心没了。但我们要有时代的感受,要有积极的文化担当意识,要积极开拓。我们要有忧患意识,“生于忧患,死于哀乐”。
面对时代的挑战看我们的心,心提起来了,人生处处是坦途,挑战就会变成机遇。人生怎么走,全看你的心。心灵活转,春天常在。
牟学一期 安徽芜湖 张雨榛
这是我第二次读马著。去年上师范班时冯院长放过一个马先生的生平短片,我心生向往。之前我不会看马先生的书,因为感觉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。视频介绍他是一个天才,通七国语言,看完了《四库全书》,是个学霸,一般人达不到这个境界。
牟学班第一次看马著,感觉这个人我一辈子都追不上,比我优秀的人比我更努力,还比我更勤奋,还越来越聪明,我自惭形秽。从来没有感觉自我评价这么差过。
马先生生活在一个战乱时代,左右都是炮弹,但他非常淡定,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。我很向往这种人格。牟宗三先生提到生命的三个层次:
第一、躯壳的我:就是我以前过的生活,在外吃喝玩乐。
第二、气质的我:人的气质有清明有浑浊。领导批评我,我就瞪她,很多时候噌一下子火就上来了。
第三、理性的生命:如果我们的生命百分之百透明,我们的状态和马一浮先生就是一样的。他只是先活出来了。就算赶不上,我可以向他学习,跟上一两步。马一浮先生就是民国时期的颜回,我一直觉得颜回是一个假设,因为他离我们太遥远了,他象征着尧舜禹,我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大活人。但是马一浮把颜回的生命境界展现出来,一箪食、一瓢饮,一辈子在陋巷。他对自己的生命有清楚的认知,蒋介石对他非常赞叹。他能洞察天地宇宙的道理。虽然由于他的个性读经推广没有推广出去。
当今的文礼书院是当时复性书院精神的拓展,核心没变。马一浮先生的复性书院是求道的,季谦先生的文礼书院是求道的,我们道中书院也是求道的。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,找到真正的“我”。
经过牟学班的半年闭关学习,我的灵魂找到了轴心,生命得到了呈现,基石奠定,我将会迈向我的整全人生。
如果冯院长没有给我们看牟著,我在家里一辈子也不会摸索出这种生命境界。学问都是生命的展现。我们的生命在哪里?我们的学问在哪里?我以前是往外驰求的生命,马一浮一个人像定海神针一样定在陋巷,他的志向一辈子没变。他的理念是“道尊于势,道为第一,其他外在都影响不了我。”这种境界非常高,我们要用儒家积极的心态去企及,因为只要努力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达到。
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,没有忧患,很难体会到一个炮弹可能就死去的状态。孟子说: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
以前30年我白活了,但是牟先生说:曲折有曲折的道理,曲折更能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光明大道,我们走过的任何一步都没有错。要化悲愤为力量。
我们不光自己学习,我们还要像一个小太阳一样,发光发热,带动身边的人,我想这就是我未来要做的事情。虽然现在我还没有立大志,但我希望我能永远走在光明的大道上,能带给别人光明和温暖。
高阶十一期 四川内江 江增欣
以前我对马一浮不了解,四天学习了解到马先生主张“六艺统摄一切,天下学问归《六经》。”马先生设立通儒院,跟文礼书院宏观上是一致的。马先生读过《四库全书》,他说:“此生无大过矣”。这不是颜回在世吗?精神是孔孟的再传,马一浮先生学问具备了程朱的优点,做学问的工夫是朱子的,但是心性内涵是陆王的。马一浮学问修养非常好,从他身上只能看到优点,看不到缺点。看书的时候越看越想看,希望大家也能读读马著。高阶十一期 湖北咸宁 单熊
马一浮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刻书进行“文化传承”,保持文化的种子。看《四库全书》沉淀了三十年,我们也需要先沉淀再发用。高阶十一期 河南焦作 董宝琴
通过这四天的学习,我非常震撼,更加坚定我对读经教育的信心。“所有的文化都出于六艺”。六艺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。文化的根在哪里?在经典。在清末民初那么混乱的局势下,马一浮有高格局和文化精神,提出以品德为先,品德是文化的根,我对纯读经更坚定。读马著,我知道读经的道路该怎么走,普遍撒种子,知道读经教育是小众,将来会变成大道。也明白为什么道中书院要推广体制读经。高阶十一期 贵州兴义 苟柳
以前在学校也看过很多书,马一浮的才是真正的学问,大家以后把钱著、马著都找来看看。牟学一期 福建泉州 施世雄
马一浮先生的学问对于我们这种中下根的人,虽然我们够不到,但还是要够一够的。主敬为涵养之要,穷理为致知之要,博文为立事之要,笃行为进德之要。做学问,学是自学,把它变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。先建立义理,每个人都要建立自己的学问,穷理以后才能笃行。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”牟学一期 四川成都 叶彤
1.马一浮先生具备“通”的精神,他在《读书法》中提到“通而不局”。王教授把新儒家进行创造性转化,提出“儿童读经”十字打开的战略构想,道中书院开辟体制读经的宣导之路,打通了读经界和体制读经,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。2.马一浮是“圣之清者也”,像伯夷“治则进,乱则退。横政之所出,横民之所止,不忍居也。思与乡人处,如以朝衣朝冠坐於涂炭也。”坚持自己的学术精神,非常值得敬佩,但是要改变这个时代,我们需要“圣之任者也”的精神,王教授说:“天底下只要还有一个人没有读经,就是我的责任。”面对现实是不容易的,如何以曲导曲以成直,还不迷失方向?就要从本源处立定,并且发展理性架构。3.马一浮先生的客观精神。以佛教名相来解释儒家的经术义理,马一浮先生精通西学,但是不提倡;第二代新儒家牟先生融通西学;第三代王教授提出的“儿童读经”表现客观精神;道中书院师资培训宣导体系是客观精神的体现。未来,我首先要用义理充养生命,深入研读牟学,提升心性修养工夫;第二要跟着道中书院走,提升理性架构的能力,开出客观精神,为读经推广贡献力量。冯院长:学习要提起这个真心。师范班的同学,走到最后才知道师范班前半年是最重要的,是涵养啊!是打基础啊!
马一浮先生说“主敬为涵养第一义。”当你本心真切时,半年可以当两年三年用。本心不真切,半年还不如别人一个月。身在心不在,嘴巴读心里不读,坐半年有啥用?天天读书只是养成一个好习惯而已。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”认识不了本心,天天学习有啥用?
我羡慕你们,假如我有小半年学习时间,我会很厉害。我没办法,我天天要做很多琐事啊,我不得已啊!我六年没读《孟子》,没看中阶九册了。我的工夫全部在白羊沟的三年。我有这个真心啊,所以我若读书,收获会比你们多。
同时我感到担忧,你们有这样的机会,但是读书看书收获非常有限。
如果心力很足,拿出真生命:“这是大时代,我要承担历史使命”,所有的努力就有价值。“学不见道,枉费工夫”,认识不了本心,天天学习有啥用?我羡慕你们,我替你担心,没有真心,读书看书收获非常有限。谁能觉悟,学习效果加倍,这个觉悟的人是幸运的。
有多少人在第一次读师范班时就有真心?现在看不出来谁是英雄,谁是孬种,今年六月份高阶班就可以看出来了。
俗人做雅事,还是俗。你是个俗人,读经也还是俗人。雅人做俗事,俗事也雅。
河南信阳 兰海东
我在学校学习了二十余年,也写过学术论文,但以前不敢跟人说我是学哲学的,因为不懂学问的入路,感觉西方的哲学与我的生命毫不相干,也不愿意去学习。读了马一浮先生的著作,再加上这么多年经典的熏习,才知道自己是有逻辑的能力的,只是没有正确的训练和开发。“学问要先发明自心之义理”,我在新儒家的前辈这里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学问,也知道该怎么去追求。作为一个中国人,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都要去了解的。
马先生说国学就是六艺之道。六艺之道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了解的。这个说法可以接引从事任何工作的人去了解国学。
人是需要文化的教养的,我们需要这样生命的学问,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。也是人的尊贵之处。
马一浮先生创办复性书院,道中书院以后会开出三年制、五年制的师范班,建设师范院校,可以影响现在的师范教育。
马一浮先生用“佛”来解释“儒”,学问之间没有隔阂,没有排斥,是相互通融的。这打掉了我的执着和分别心。
马一浮是20世纪的颜回,在同时代,新儒家也有很多儒者都有马一浮先生这种精神:要做道统的继承,学统的开出,政统的完成。马一浮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可以这样活,一辈子为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,为培养大人才不屈服于世俗,他可以把自己的学问呈现在生命上,不被现实所诱惑的人。
读到这样的书,三生有幸。我以前30年是白过了,希望学弟学妹们现在珍惜当下,学问能圆满光辉。
冯院长:20世纪,我们中国竟然有这样一个人!马一浮先生应该生活在宋明,这样一个人不应该存在20世纪。
1912年,教育部秘书长,副部级干部,马一浮干三个星期不干了。我把我中学老师的工作辞了,很多人都特别佩服我,我想想我比马一浮算啥?不过很多人,老师的工作还不敢辞!我大学放弃英语,很多人不敢放弃。很多人嘴上骂英语骂得很厉害,就是不敢放弃。
马一浮有高人意识,魏晋风流,神仙气。他早年妻子去世,一辈子不结婚。很多人劝他传宗接代,他说孔子的后代是濂洛关闽,不一定是姓孔的,他们是孔子精神的传承。这一点让人非常佩服。
他有道的精神,字写得特别好。一辈子不卖字,但是为了复性书院刻书保存文化而卖字筹钱。世道恶浊,他深居简出,世界好像跟他没关系。如果颜回投胎转世,就是马一浮。
编辑:(助教)兰海东
审核:(文宣部)王宏薇
相关活动链接:
2.多一种角度看读经——高阶八期《经史合参·钱著选读》研习会讲话
6.颜子还魂,重现于世:在二十世纪苦难深重的中国,马一浮先生无疑是个神仙般的存在!
微信名:道中書院
共學適道|守先待後
微信ID:daozhongdujing
道中书院·马一浮著作选共学班招生公告,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更多
↓↓↓